
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隔河相望,是全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国门、边境、民族”等实际,决定了河口县人民检察院不仅要承担着办理涉外案件的任务,还肩负着保障法治同权、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如何更好保障民族群众合法权益?怎么更高质量办理涉外案件?河口县人民院在推进“双语套餐”上着力、用劲,使“双语”深度融入检察服务、司法办案和法治宣传的各环节、全过程,不仅使之成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抓手,也让法治接地气、有温度,更为促进边疆治理和民族团结贡献检察力量。

01 “双语”服务架起“连心桥”,为民办事获好评
“你喝口水,慢慢讲,不要急,我听的不太清楚...”12309检察服务大厅的同志正接待来访群众李某某,但因对方语速较快,负责接待的同志听起来显得有些吃力。“她是瑶族妇女,可能不太会讲汉语,我用瑶话跟她讲吧,效果会更好些”得知情况的双语检察官盘青说道。在向李某某详细询问情况后,了解到李某某是来咨询和申请司法救助,盘青第一时间把情况反馈给承办案件的检察官,并跟进做好“双语”翻译,协助承办检察官及时为李某某申请到了司法救助金,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

02 “双语”宣传当好“知心人”,法治精神入民心
河口县聚居着瑶、苗、壮、傣族等民族群众,多数人都使用民族语言或本地方言进行交流。法治宣传如何让他们听得懂、记得住?如何更有针对性、更能接地气?河口县人民检察院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把17名瑶族、苗族、壮族和布依族等民族检察人员优化整合起来,组建了“双语法治宣传小分队”,运用他们熟练掌握民族语言的优势,常态化到民族村寨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坚持用双语开展庭审公开、法治宣传和矛盾化解等活动100余次,累计受教育群众2000余人次,让双语“套餐”滋润民族团结进步、助力法治河口建设。

03 “双语”办案打通“快车道”,司法办案有质效
作为国门检察机关,为优质高效办理涉外案件,更好展现中国司法制度优势,河口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涉越南籍人员犯罪案件时,从提前介入、案件审查、出庭支持公诉等环节,采取“双语”办案,由检察官办案团队指定一名熟悉越南语的检察人员全程参与翻译工作,运用越南语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内容,既避免了当事人因说不清楚、听不明白而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况发生,也提升了案件办理效率和质量。

河口县人民检察院坚持在控申接待、案件办理和司法救助等环节发挥“双语”套餐作用,不仅促进了法治保障同权、加强民族法治宣传教育,还促成了检察人员与民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局面。
